Chapter 7. 給朋友的建議


這是最後一個章節了,感謝大家花了許多時間聽我嘮叨生病後的總總。這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章節,我想給朋友們一些建議。


追蹤更重要

很多朋友每年都有健康檢查的習慣,但是看到許多的紅字也漸漸的習慣,這樣子有健檢和沒健檢其實是一樣的意思。

關鍵在於需要正視這些數字所代表的生活習慣。以我為例,其實我也不是不想面對這些數據,而是很難面對,因為每次健檢報告最後都會寫建議到家醫科、腸胃科等追蹤,如果照著做豈不是每天都要去預約掛號?所以我的建議是,如果可以的話,健檢之後,可以掛家醫科的醫師,請醫生說明一下健檢報告裡面的一些數據,是否需要進一步去做詳細的檢查或追蹤或立即性的風險需要馬上的處理。註:最近的健檢服務,最後一關通常會有醫生跟大家說明健檢的結果,當下醫生認為需要追蹤,甚至可以直接預約門診!

另外,和心臟病相關的部分: 注意健檢報告中的低密度膽固醇(LDL-C),這種膽固醇會附著在血管壁上,導致動脈硬化,與心血管疾病有高度相關性! 如果近幾次體檢數據都大於130,建議找醫生追蹤,因為這種狀況得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很高。


能運動不等於健康

我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重點是: 是否有三高的問題? 有抽煙的習慣? 有喝酒的習慣? 有糖尿病的病史? 或者有家族病史? 若同時有兩個危險因子,那就要很小心了,即便規律的運動,也有可能是心肌梗塞的高危險族群。


心梗不是一天造成的

現代人長期大魚大肉,吃油膩的食物,長年累月下來血管壁會累積脂肪,而血管漸漸鈣化,失去彈性,最後走向阻塞。過程一定會有症狀,所以我們平時必須用心感受身體發出的訊號。這些的訊號也許就可以救我們一命。

胸悶就是一個典型的症狀。心肌梗塞造成的胸悶,宛如一顆大石頭壓在胸口上,是片狀的,不是點狀的。我以前一直不了解這句話的意思,以一個過來人的經驗告訴大家:心臟造成的疼痛面積會很大,如拳頭或手掌般大小,不會是小點的疼痛,而且疼痛位置不會跑來跑去。這樣子的說明有比較白話嗎?所以如果你有上面的症狀,建議你去心臟內科檢查,讓醫生來為您診斷。

再舉一個自身家庭的例子,2006年的時候,母親因腹脹伴隨腹水,確診腹膜癌3C期,類似卵巢癌的疾病,當時取出了癌細胞有一個手掌大。在照顧媽媽的過程之中,媽媽回想過去的一些症狀,發病前的一兩年沒有什麼特別的症狀,也摸不到什麼硬塊,倒是有發現到平常排便變得比較細長。後來醫生判斷,癌細胞早期應該有壓到腸胃系統,導致排便較為細長,如果早期在腸胃科繼續追蹤,安排仔細的檢查,也許有機會提早半年或一年發現這個疾病,雖然不會改變癌症的事實,但也許可以提早一期發現,有利於後續的治療。


注意飲食

心肌梗塞的成因和膽固醇、脂肪等脫不了關係,血液內的壞的膽固醇太高就會容易造成脂肪在血管壁堆積。所以從根本上來做,除了利用藥物來控制脂肪外,飲食顯得格外重要,減少進食高油脂的食物,改變大魚大肉的飲食模式,養身才是的王道。另外,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之一,所以控制血糖、控制飲食、控制血壓是最重要的事情。

若有抽煙的習慣,戒了吧!抽煙對於心臟的傷害,簡單上網Google一下就可以清楚了解傷害程度,這裡就不贅述。

至於喝酒,這個問題我研究了很久。心臟病患者避免喝酒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心臟病的藥物大多和酒精有衝突。以下是我googel整理的結論,酒和心血管疾病的影響:

抗凝血藥物+酒:增強抗凝血的時間

心血管的藥+酒:增加低血壓的風險

降血脂的藥物+酒:增加肝損傷的風險

阿司匹林+酒:增加腸胃道出血的風險

但是我近期還是少量的飲酒,例如金色三麥還是會任性地點個啤酒,和台科大學長們去金門的時候還是應景的喝幾杯高粱酒,但都是極少量就是。截至目前為止還沒有觀察到有任何不適的現象。人生滴酒不沾,那還有什麼樂趣呢?這個算是個人的任性,建議還是依據醫生的指示不要飲酒。

記得我有一次回診的時候曾經詢問醫生:過去我常常從事爬山的運動,未來我還可以繼續爬山嗎?醫生回答:如果說不行的話,你的人生沒什麼樂趣了!所以去爬吧!但還是避免去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


豁達的人生觀

42歲確診心肌梗塞,植入支架之後,除了有點神經質外,個人算是相當樂觀的。由於需要終身服藥,藥物可以保護心臟、控制血壓、控制膽固醇,但是多少有副作用,多半就是傷肝或傷腎等,長久下來對身體一定有負面的影響,人生餘命可能比別人少10到20年,而且多了很多不確定性和風險。這一點看似悲觀,但個人是樂觀的,因為我不需要有複雜的退休規劃,因為可能用不上..XD

工作上心態的改變,生病前工作拼命,全力付出,生病後這部分還是一樣,因為這是我工作的態度,但是不會再汲汲於升等,做對的事,拼的是一個願景,希望有機會孵出一隻獨角獸。部門同仁應該常常聽我嘮叨:講求效率,OKR,追求極致,做有意義的事情,不要浪費時間浪費生命。現在的管理哲學: 少些「管」的成分,多一些「理」的部分,理解同仁的行為,培育同仁成長,比自我成長還來得重要,畢竟未來是年輕人的世代。


按時服藥的正確性?

上面的標題多一個問號做結尾。醫師會不停跟病人宣導的事情:按時服藥,不要擅自停藥。記得以前常常唸老爸,為什麼那些心臟病和高血壓的藥會剩那麼多?為什麼總是忘記吃藥?我老爸的回應有兩種,一是忘了,二是有幾顆藥吃了身體變得很虛弱,所以他就決定少吃幾顆。當時聽到這些回覆覺得相當的不高興,醫生開的藥就是要乖乖地吃怎麼可以不吃!現在我也是一個病人,深刻覺得這是一個相當科學的回答的方式!

現在我也是一個心臟病患者,一個服藥遵從性很高的病人,連續服用藥物四年的時間,大概只有少數幾天忘記吃藥。目前的我的困擾和我老爸一樣,好像有幾顆藥物每天準時的服用,長期下來似乎體力下降,時常感覺相當疲倦,而且是相當明顯的疲倦。疲倦,這不是每一個上班族一個很平凡的現象嗎?但根據我仔細的觀察與紀錄(Apple Watch每天會紀錄睡覺時間),疲倦現象在發病前後確實有很大的不同,目前的體力大約只能撐到10點。但也有一些優點: 最近大概4,5點就起床。

現在你問我要不要跳過幾次不吃藥?我的回答是: 正考慮中。接下來的一年,我打算進行新一輪的實驗:遞減劑量。先說明一下是遞減劑量,不是停藥。我仍然相信科學的數字,會以每三個月的抽血數據為基準,基於這些的數字,在藥量遞減的情況之下還可以維持相同的檢驗數據,就先從降血脂的用藥開始,尋找一個適合我個人最適當的藥量。這算是個人的固執,不建議大家模仿就是了。大家還是依照醫生的劑量服用。未來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實驗的結果未來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實驗的結果。


用藥可和醫生討論

用藥如果有不適的地方,一定要跟醫生討論。例如我一開始服用的藥物是百無凝,康肯,博基,冠脂妥。過程因為乾咳,康肯換成得安穩;因爲降低密度脂肪效果不佳,冠脂妥換成維妥力。後來榮總不再用維妥力這顆藥,所以再換成優泰脂;因為T G數據不佳,所以再多一顆弗尼利脂寧;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所以又多了一顆耐比洛(第三代乙型阻斷劑);後來博基這款阿司匹靈的藥物都換了名字,變成安心平。記錄到這裡突然間好佩服自己,居然都記得起來這些藥物的來龍去脈!


平心靜氣

平心靜氣,控制情緒,輕聲細語,少動怒。心臟病患者最忌諱情緒大幅波動,學理上就是血壓飆高,高血壓會導致心臟病復發的機率升高,所以必須奉勸各位朋友控制情緒。說真的,這一點我沒有做得很好,自認為已是一位好好的先生,但是因為脾氣太硬、太直,工作上仍有許多地方處理不夠圓滑,外加職場上的黑暗面,有些人明知你有心臟疾病還是故意會去激怒你,藉此獲得話術的上風。總言之,關於情緒的修為我也還太嫩,還在修煉中。但是給好朋友的忠告是: 平心靜氣,控制情緒,輕聲細語,少動怒。


難得糊塗

最後這一點應該是最重要的!老婆時常唸我,可不可以不要這麼機靈,他覺得我的很多症狀都是自己想出來的,任何一點小症狀全部都會歸類到心臟的相關疾病,更貼切一點都是自己嚇自己,本來沒事都想成有事!所以我給大家的建議最後一點就是:難得糊塗。有時候笨一點是好的。


結語

以上大概就是我的分享。文章最後,若我臨時想到什麼問題的話,再不定時新增到這一章節。最後再次聲明: 文章是個人經驗的分享,若朋友們有相關的疾病困擾,第一時間還是要聽從專業醫生的建議,個人生活經驗分享,可以作為您的參考。



[ Notion版本:Chapter 7. 給朋友的建議 ]

留言